茶說新聞 Reports
「找茶嗎?」茶改場有新招,風味輪轉出臺茶新方向
一般人對茶葉風味特色很難說個明白?專業品評用語又生澀難懂,茶行與茶農在茶葉銷售過程中,消費者往往需要逐一試喝,耗費多時才能找出喜好的風味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(簡稱茶改場)進行茶葉風味輪的設計與研發,首度發表「清香型條形包種茶」、「焙香型球形烏龍茶」及「臺灣紅茶」等三種臺灣特色茶風味輪。該場期望能藉由風味輪來建立臺灣特色茶獨有的風味索引方式,方便消費者「找茶」! 此外也將與美、日相關研究機構合作,推出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的國際版本,可望提升國外消費者對臺灣特色茶的認知與興趣,強化溝通方式促進國際行銷機會。
臺茶風味輪 讓消費者喝的安心也喝的明白
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,臺灣是世界馳名的茶葉產區,然而在茶葉銷售時,缺乏一套統一的標準詞彙,業者與消費者之間往往各說各話。因此,透過建立臺灣特色茶風味輪,並使用通俗易懂的詞彙來描述,建立業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共同語言,方能使茶葉品茗交流有可靠的依據。而為了讓國外消費者更加認識臺灣茶的特殊韻味,增加購買意願,未來也會與美日學術單位合作陸續推出英、日文版的臺茶風味輪。
蘇宗振場長指出,茶改場目前正以風味輪為依據,建立一套新的臺灣特色茶分類分級系統(TAGs),並導入產銷履歷及地理標章等認證,跳脫傳統茶葉品質競賽方式,專業評鑑人員可依風味輪的概念據以描述茶葉風味,使茶葉分級更貼近普羅大眾,也讓消費者更瞭解自己選購茶葉的風味特色,讓消費者不僅喝的安心也喝的明白。
特色茶風味輪 水色、香氣及滋味一目了然
茶改場說明,臺灣特色茶風味輪分別就水色、香氣及滋味,建立系統性的描述歸納,同時轉化過去專業品評難懂的術語,例如在茶葉的專業感官品評中,常使用「菁」味來表達茶葉風味,但若非專業人士,不易理解箇中涵義。其實「菁」味即類似風味輪青香中標示的蔬菜味或青草味。
茶改場指出,目前率先推出清香型條形包種茶、焙香型球形烏龍茶及臺灣紅茶等3種特色茶風味輪。其中「清香型條形包種茶」中以文山包種茶為主,屬輕度發酵的部分發酵茶,外觀呈條索狀,色澤墨綠,水色蜜綠顯黃,香氣有高雅花香,滋味甘醇鮮活,主產於新北市坪林區、石碇區、深坑區、汐止區及南港區等地;「焙香型球形烏龍茶」中以凍頂烏龍茶為主,為中度發酵的部分發酵茶,外觀緊結呈球形,色澤墨綠,水色金黃明亮,香氣濃郁具焙火香,滋味醇厚,主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及竹山鎮等地;「臺灣紅茶」中則以日月潭紅茶為主,為全發酵茶,代表品種有臺茶 18 號(紅玉),其色澤墨黑油潤泛紫光,水色金紅,具有淡淡的肉桂味與薄荷香,滋味甘濃甜爽,而其後推廣的臺茶 21 號,則具芸香科花香,兩者共同譜出臺灣高香紅茶新形象。
發展全球部分發酵茶風味主流 臺灣潛力豐厚
茶改場強調,臺灣茶年生產量約 1.4 萬公噸,茶類產製以部分發酵茶為主,約占全臺產量 80%,含周邊產業產值高達 1,500 億元。全球茶葉生產中部分發酵茶是臺灣的競爭優勢,臺灣特色茶風味輪在部分發酵茶領域中推展,更能成為全球部分發酵茶市場的領導主流。
目前茶改場正積極建立臺灣特色茶風味輪,後續將發展清香型球形烏龍茶、東方美人茶、鐵觀音茶、紅烏龍茶及臺灣綠茶等其他臺灣特色茶的風味輪,逐步補足臺灣茶風味拼圖。該場相信風味輪將帶動品茗的新潮流,吸引年輕世代與更多愛好者,不僅為臺灣茶行銷助攻,也提升茶農核心競爭力與臺灣特色茶的品質與價值。(圖文/茶改場)
新聞連結:
https://www.tres.gov.tw/theme_data.php?theme=news&sub_theme=agricultural_news&id=3778